抗战那时候,咱军队缺枪少炮,手雷地雷这些 “小玩意” 反倒成了大杀器。不管是兵工厂造的正经家伙,还是老百姓凑出来的土发明,都让日军吃了不少亏。今天就跟大伙唠唠这些不起眼的武器。
一、正规军最常用的 “铁疙瘩”:巩式手榴弹
这玩意儿算是当时的 “制式装备”,1935 年开始量产,长得跟带棱的铁球似的。拉开引线后得等三秒再扔,炸开来能蹦出三十多块碎片,五米之内躲不开。
1938 年台儿庄打仗,士兵们把巩式手榴弹捆成一捆,塞进日军坦克履带底下,三捆下去就能把履带炸断。有个连就靠两百多枚这玩意儿,硬生生守了两天阵地。到抗战结束,全国大大小小的兵工厂前前后后造了三千万枚,平均下来每个兵能分到五枚。
二、八路军的 “土造手雷”:马尾手榴弹
这是敌后兵工厂的杰作,外壳要么用罐头盒,要么用生铁铸,最显眼的是拉环上拴着根十厘米的麻绳 —— 扔的时候能甩得更远,还能挂在树枝上做诡雷。
1942 年冀中反 “扫荡”,民兵们在日军常走的小道上,每隔五米挂一颗,拉绳绑在路边的灌木上。日军一走过就触发,一次伏击最多能撂倒二十多个。这玩意儿成本低得很,一颗也就用三斤生铁,敌后兵工厂一年能造十万枚。
三、让日军怕到骨子里的 “土地雷”
(1)石头做的 “穷办法”
缺钢铁的地方,老百姓就拿石头凿个空,塞进炸药和雷管,这就是石雷。没个准头大小,大的跟西瓜似的,小的像拳头,埋在土里根本看不出来。1943 年晋察冀边区,日军 “扫荡” 时踩响石雷,马惊得乱蹦,队伍立马散了架。
(2)能炸坦克的 “铁西瓜”
正规兵工厂造的铁地雷,比如 “50 式” 反坦克雷,铸铁外壳里塞一斤半炸药,日军轻型坦克的履带碰上就炸断。1944 年豫湘桂战役,一个工兵班在公路上埋了二十颗,炸毁六辆卡车和一辆坦克,把日军进攻拖慢了好几天。
四、对付日军的 “损招儿”
日军后来搞了扫雷器和排雷队,可咱军民有的是办法:
把地雷埋在牛粪里,扫雷器探不出来在手雷引线旁塞串鞭炮,日军一碰就炸好几颗地雷用线连起来,一颗响了一串炸
日军档案里写着,1940 到 1945 年,被手雷地雷炸伤炸死的,占了总伤亡的 28%,比被炮弹打中的还多。
这些武器看着简单,却藏着全民抗战的智慧。就像老兵说的:“日军有飞机大炮咋了?咱有遍地的手雷地雷,这就是老百姓凑出来的力量。”
数据来源:
《中国军事史・兵器卷》(解放军出版社 1991 年版)
《晋察冀边区兵工厂档案》(河北省档案馆藏)
日军《华北治安战》中关于地雷战的记载
老兵口述史《地雷战亲历记》(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年版)
伯乐配资-配资炒股-配资具体流程-正规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